從2016年開始各地陸續(xù)更新新教材,到2018年部編版幾乎覆蓋各省內,改變了以往“一綱多本”的情況,可以說部編教材從教學目的到教學內容還是挺大的,特別是語文,下面我就就語文教材的部分變化解析一下:
一、小學語文課本的講讀篇目總數(shù)減少,增加了“識字加油站”和“快樂讀書吧”等新欄目,重視字的書寫和認知,重視閱讀理解能力的增強。
雖然講讀課篇目減少了,但識字量一點也沒有喊少,反而從難度和識字量上有所增加,例如同一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人教版我會寫的字要求6個,部編版要求9個,如圖所示:
(人教版)
(部編版)
人教版會認的字要求有8個,部編版教材則要求認識15個字??梢娮R字量的要求是大大增加了,再加上每單元的識字加油站有十到二十字不等,更是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識字量。無形當中,增加了學習難度。同時我會寫的字強調了書寫的筆順和書寫的規(guī)范化,也說明部編教材更加重視基礎。
快樂讀書吧板塊和和大人一起讀板塊,補充了大量的閱讀材料,只所以沒有變?yōu)橹v讀課,是強調學生朗讀、誦讀的能力。而且只所以定為“和大人一起讀”,體現(xiàn)了親子共讀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長和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更有利于引導孩子愛上閱讀,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同時在閱讀中增加識字量,拓展視野,也符合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
二、大大增加了傳統(tǒng)文化篇目的內容,體現(xiàn)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吸引中國文化精華的精神。
雖然語文講讀課總數(shù)有所減少,但卻大大增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特別是中國古詩文名篇,體現(xiàn)中國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思想,整個小學6年12冊課文中共選入古詩文類文章132篇,占課文總數(shù)的30%,而初中三年6冊的語文課本中,古詩文所占比重更大,高達一半以上,可見,部編語文教材緊扣語文教學改革,更注重對中國文學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傳承。#p#副標題#e#
三、從課后練習題的設置來看,部編教材更加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和對文章主旨內容及傳承精神的理解,而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味的要求創(chuàng)新和拓展。
例如變原來的“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為“復述課文”,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以聯(lián)想和拓展以及“理解詞語并造句”等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真正做到了學習和運用緊密相關聯(lián)。
如圖所示《植物媽媽有方法》課后題設置:
《曹沖稱象》課后題設置:
由此可見,課文的講讀更有助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有助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煉字造句的能力,這是符合學生語言學習和運用規(guī)律的,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總之,部編教材和舊教材相比,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從教學目的變化都是很大的,同時也釋放了語文改革和考試的方向,起碼在重基礎,重運用,重閱讀,重文章理解,以及重古詩文經(jīng)典精華的積累和寫作逐級訓練上要較舊教材,要好得多,同時抓考試方向也更準,因此部編教材在教與學上都應該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重視。